近日,由中国青年报开展的2023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展示活动评选结果揭晓,我校信息学院“缘起福地·筑梦典范”实践团和文法学院“心系故里”实践团成功入选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TOP100,这两支团队还获评了2023年“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缘起福地·筑梦典范
“缘起福地·筑梦典范”实践团于今年8月7日至13日走进福建,深入福州、宁德、厦门等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通过读原著、寻足迹、悟思想等形式,上了一堂充满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的“大思政课”,在实践学习中厚植家国情怀、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东南卫视、华夏经纬等10余家媒体对实践团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
在福州市,实践团深入三坊七巷、林则徐纪念馆、严复故居、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地,了解闽都文化历史,学习福州市创新做好三坊七巷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及活化工作的情况,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关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性的思想理念和开创性、引领性的探索实践。在宁德市,实践团深入寿宁县下党乡,参观“难忘下党”主题纪念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的为民情怀,体验“异常艰难、异常难忘”的基层之行,赞叹小镇从寿宁的“西伯利亚”到远近闻名“红色旅游新地标”的蜕变。在厦门市,实践团走进福建经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腾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星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科技企业进行参观交流,共同探讨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和新机遇,促进学校与企业发展双向赋能、互惠共赢,助力新时代高新技术人才培养。
“缘起福地·筑梦典范”实践团师生还联合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州市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开展多维联动的实践模式,引导广大青年师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京闽两地师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开展实践研学、互学互鉴,在循迹溯源中真正将理论学习内化于心、外践于行。通过实践学习,师生们积累了大量的生动事例和鲜活素材。实践团师生将实践成果有机融入理论宣讲中,在学校、属地街道社区开展宣讲十余场,同时持续丰富“纽扣课堂”宣讲内容,,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入脑入心。
心系故里·青聚同心
“心系故里”实践团于今年7月17日-8月1日赴新疆和田开展“青聚同心”民族团结践行活动。从首都北京到祖国边疆,实践团师生跨越3000公里,用脚步丈量中国大地;历时16天百余小时,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开展普通话技能培训10余次,面向800余名群众开展民族团结宣传宣讲,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该实践团自2017年起每年都利用暑期返乡时间赴新疆和田开展社会实践。七年来,实践团持续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走进田间地头参与农事农活,开展普通话技能培训百余次,超过万名群众受益。
打好“准”字牌,聚焦民族团结,走在服务一线。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团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团连续7年组织学生利用暑期赴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本次实践,同学们以普通话推广为切口,依托当地石榴籽课堂、六点半课堂,组织当地少年儿童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研学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带领学生们参观当地村史馆、博物馆、爱国主义精神教育馆等,追寻历史足迹重温文化交融史,增强民族团结和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感。
念好“特”字经,建立实践体系,形成品牌效应。本次实践活动团队同时申报并成功入选了全国“三下乡”专项社会实践项目3项,在新疆和田4个村镇挂牌暑期社会实践站点,建立长期合作。开展10多次普通话技能培训,40余场次主题活动和理论宣讲,切实教育帮扶800余名少数民族群众,打响团队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
用好“实”字招,拓展渠道平台,增强宣传实效。实践团充分打造媒体矩阵,广泛宣传。采取纪录活动历程和讲好实践故事并举,受到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北京学联、中青校园等主流媒体报道和接受当地融媒体中心采访15篇(次)。实践成果丰硕,入选的三个专项实践均获全国百强团队荣誉(2023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百强团队、2023年全国“三下乡”“新疆学子百村行”专项实践项目百强团队、“圆梦工程”服务农村未成年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志愿服务项目优秀团队)。
2023年暑期,学校围绕“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的主题,紧扣“青年行万里路”的三大主题11个子项目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团委共选拔立项了398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引领2000余名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广大青年学生通过将专业所学应用实践、用青春汗水服务社会、用青年脚步丈量祖国大地,进一步擦亮理想信仰底色、突出实践专业特色、彰显青春奉献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