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北方工业大学委员会2018年工作要点
2018年,北方工业大学共青团组织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保持和增强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基本要求,围绕学校第八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四大工程”和“四大任务”,凝聚和团结带领全校青年学生奋进新时代、奋斗新征程,为建设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工业大学贡献青春力量。
一、思想引领工作
1.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继续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设,完善“青马工程”的培养体系和培养方式。办好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团校英才班、国旗班、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会”。在全校各级团学组织、学生社团、基层团支部开展“四进四信”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活泼的方式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支部、进团课、进社团、进网络,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形成生动实践。
2.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新学期开学、学雷锋志愿服务周、新生引航工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等,组织开展集体升国旗仪式、“与信仰对话”主题报告会、清明红色祭扫、大学生廉洁大使评选、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加强道德情操、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养成和修炼,推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
3.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利用2018年暑期,继续组织广大青年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基层,开展“青年服务国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科学设计实践主题、精心遴选实践地点、提升实践的实际效果。组建学生骨干实践团、少数民族学生实践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践团、“一带一路”学生实践团等奔赴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4.结合重大活动做好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结合第二届“青年五四奖章”评选表彰、2018届学生毕业典礼、2018年新生开学典礼、“毓秀榜样——年度先进集体和个人”颁奖典礼、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晚会等,用艺术的表现形式、优秀的榜样故事、感人的仪式典礼等,阐述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激发新动力、新作为、新成绩。
5.加强新媒体的思想引领功能建设。以团委微信公众平台为核心,重点加强各学生组织的新媒体矩阵建设。对发布内容实行统一校对、审核、发布管理,以最大程度的满足新媒体工作的供给与青年学生需求的对接。加强技术和内容的创新,结合重要时间节点,主动设置议题,设计开展生动新颖、传播面广的专项线上活动,充分发挥网络生力军作用。开设校团委官方QQ公众空间,让共青团的声音覆盖到学生活跃的每个角落。统筹规划好校团委线上、线下宣传、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校园广播等全方位宣传活动的平台建设,致力于打造全媒体文化艺术传播格局,制作学校师生喜闻乐见的传媒产品。
二、共青团改革工作
6.组织筹备召开学校第八次团代会。拟于2018年上半年召开学校第八次团代会,认真总结我校第七次团代会以来共青团工作的各项成绩和存在不足,研究部署未来几年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指导二级学院召开团的代表大会,完善学院团委建制和基层团支部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调动广大团员的积极性,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
7.探索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研究制定《北方工业大学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管理办法》,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统筹校内现有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工作内容,明确定位、完善内容、理顺机制、突出特点,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参与度,让“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评价学生和引导学生的有力抓手。
8.继续实施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制定“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工作协调机制,实行班团一体化运行模式,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健全团的组织生活,严格团员教育管理,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继续以学院为单位开展的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彩虹工程”,按照“一学院一品牌,一项目一亮点”的原则进行设计,打造学院团学活动品牌方阵,引导学院出典型、出精品。持续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做好“共青云”团务系统、“青年之友”“青年之声”等智慧团建工作。
9.继续推进“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要求学校每名团干部定向联系至少一个团支部,参与支部的组织生活会与团日活动,组织团委干部深入到宿舍、教室、图书馆、操场、活动中心等学生经常活动的区域,努力实现大部分工作时间到青年中去, 直接开展联系、服务、引导工作,全面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发展需求。
10.继续推进团学组织改革。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方案的落实,重点做好基层团组织建设、学生会和研究生会改革,发挥各级团学组织在思想引领、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实践育人工作
11.组织开展“创青春”大学生创业竞赛。举办2018年校级“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在校内赛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有潜力的项目,组建专门工作团队,邀请专家进行一对一指导,力争在市级和国家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管理和使用,努力提升我校的创新创业氛围。举办“新工科学生精英训练营”,培养一批创新创业的学生精英。
12.打造一批社会实践品牌项目。利用好“三下乡”、“青年服务国家”等专项实践活动,不断拓展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修订社会实践课程大纲,重点建设一批能长期共建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培育1-2个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实践基地,培育1-2支有鲜明新工科特点的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13.协调推进志愿服务水平提升。利用志愿北京服务平台,整合我校学生志愿者资源,以原有品牌项目为基础,构建出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品牌项目与拓展项目相结合、重要纪念日与日常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志愿服务新格局。利用好我校的地域优势,全力做好冬奥会和2019北京世园会前期筹备志愿服务工作。增加红十字会等社团在公益传播、防艾、禁毒宣传等公益活动方面的工作力度,加强与专业志愿者组织的合作交流。
四、校园文化建设
14.继续完善大学生校园文化体系建设。按照“一轴、双轮、四大节、七工程”的布局,将全校的活动按照校、院两级进行整体设计,使校园文化活动做到主题突出、主线明确、布局合理。完善艺术团和社团的内部建设和业务水平,积极组织参加校外各级各类文化艺术竞赛。编演一部反映学校“四大工程”和“四大任务”建设的原创艺术作品。继续办好毕业晚会、元旦晚会、民族舞蹈专场等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学生社团参评全国百强社团。
15.举办第31届体育节和文化节。利用相约晨光活动,充分依靠学院团委、团支部及宿舍、体育社团等基层团学组织,继续扩大校园体育活动的覆盖面,举办运动会、篮球联赛、校园彩跑、大学生户外挑战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开展文化节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努力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